1944年,一藏族人为重庆捐了买30架飞机的钱,为何建国后成了少将
发布日期:2024-08-25 02:02    点击次数:145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的八百多名开国少将中,有一位叫

黄正清

的藏族将军。

实事求是地说,黄将军的战功、军事艺术在一众将领中并不突出,他既不是像李克农那样的情报大师,也不是像谭政那样的政工天才。

那么他凭什么得到

将军军衔呢?

01、藏家儿女为何姓“黄”

黄正清将军原名洛桑泽旺

,于1903年出生于四川省理塘县,他并非汉藏混血,是土生土长的藏族人。

藏人并没有姓氏传统,黄将军为什么会有一个汉姓呢?

黄正清之所以改汉名用汉姓是因为他的

父亲宫布德主

,宫布德主年轻时受到当地土司赏识,就被安排了个官职。

1905年时,清政府的驻藏帮办大臣遇害身亡,清军奉命进藏平叛。

古代素有兵匪一家之说,军纪良好的军队很少。所以当清军途经理塘时,当地百姓由于担心遭到清军迫害而遂纷纷逃亡。

土司也一样逃跑了,把宫布德主留在当地善后,只是土司没想到,宫布德主竟然因祸得福了。

宫布德主在和清军交往中不卑不亢,通过积极的运作很快就安抚了过境的清军。

清军将领很满意,就上书朝廷给他封了个官。

等到辛亥革命清朝灭亡,民国基本吸纳了前朝的官员系统,只是官名有所改变。宫布德主被任命为“保正”,

相当于现在的区长。

藏语中把官称为“杭”,所以宫布德主又被称为杭保正,由于方言发音的问题,后来就以讹传讹地称他为“黄保正”。

宫布德主索性参考汉族传统,把黄作为家族姓氏,还给自己取了个汉名叫

黄位中。

宫布德主的眼光很独到,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到汉族学校读书。

黄正清7岁时就开始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为他日后和汉人的交往打下了一定基础。

黄正清也像其他的藏族孩子一样

放牧、练习骑马

,不管在汉族还是藏族的文化系统里,他都是同辈人中的翘楚。

不过老天爷并没有打算让黄正清这么舒舒服服地以官二代的身份过完一生,而是给他安排了一场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

黄正清9岁时家乡出现动荡,

家产被兵痞抢光了

,为了生存,黄家全家化身为职业牧民。

黄正清不得不从小学退学,所以他的汉语水平一度停留在小学二年级的水平。

放了几年羊后一家人又被一群喇嘛找上门,他们说黄正清的弟弟

黄正光是活佛转世

,催着一家人去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地处川青甘康四省交界,1916年寺内的四世嘉木祥活佛圆寂,喇嘛们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寻找活佛的转世灵童,终于在四年后找到了黄位中一家。

黄正光当了活佛,黄家人都得跟着

去拉卜楞寺做活佛的守护人。

旧时的藏区政权是政教一体的,当了活佛意味着同时取得极高的宗教地位和世俗权力,似乎黄家人要步入人生巅峰了。

借用网友的一句话:佛祖有几个师?佛祖在世俗的权力只能靠世俗的力量获取和维护,所以当一个宗教领袖并不见得是一份好差事。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阿姐鼓》,当中牺牲的女孩就是藏传佛教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黄位中内心十分清醒,知道黄家人此次去拉卜楞寺面临着风险,

并不愿意让孩子去当什么活佛。

但这不是他一个落魄“保正”能决定的事,最终一家人还是去了拉卜楞,直面未知的命运。

02、热爱家乡的“守护神”

袁世凯复辟失败后郁郁而终,留下了一个散装的中国——国内再无人可以克制军阀势力,

军阀纷纷当起了土皇帝。

乱世之中有枪就是草头王,而为了有更多的枪就必须有更多的钱,为了有更多的钱就必须有更大的地盘。

盘踞青海的

军阀马麒

一直有着鱼肉藏区的阴谋,把甘南视为主要财库。

马麒在后世声名不显,但是他的儿子——

马步芳,

许多人都知道,而马麒的部队就是后世所称的马家军。

拉卜楞寺所在的拉卜楞镇是个四通八达的地方,也是当时甘南草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由于历史原因,拉卜楞寺是当地最大的寺院,周边的藏族部落都听从拉卜楞寺的管理,

所以拉卜楞寺也就成为马麒觊觎的目标。

马麒早在1918年就开始派兵袭扰藏区,屠杀无辜僧侣和群众数千人,焚毁和洗劫寺院三四十座。

拉卜楞寺内虽然还没有被军阀完全控制,但已经有部分僧人也沦为军阀的代言人,僧侣分成两派陷入内斗。

1920年3月,当黄正清一家来到寺院时

,发现活佛在寺内没有自主权,寺外军阀马麒磨刀霍霍,形势十分凶险。

由于黄正光还年幼,所以黄位中和黄正清成为活佛的代言人,在拉卜楞寺拥有很大话语权。

为了拉拢黄正清一家,

马麒和黄位中拜把子结盟

,马麒的长子马步芳和黄正清结为异姓兄弟。

但是黄正清一家十分清醒,马麒只是想借用黄家的特殊地位在拉卜楞寺附近横征暴敛。

1924年2月,马麒以黄家草菅人命为由

敲诈黄位中和黄正清大量钱财和武器。

客观地说,解放前的藏传佛教确实存在残忍行为,但看问题不能脱离时代背景,马麒所谓主持公道的行为实际上是要报复黄家和削弱黄家力量。

由于马麒的部队在拉卜楞寺周边掠夺财物,黄位中曾派人去告状,马麒的敲诈行为使得黄位中、黄正清父子不再对马麒抱有幻想,

决定武装反抗军阀的压迫。

藏民苦于马麒的压迫,听闻黄家要起兵反抗各部落纷纷响应。

1924年5月,黄位中父子组织了近万人的部队,

建立“反马司令部”

,黄正清担任司令,向马麒发起进攻。

战斗持续三天三夜,由于藏民部队装备、组织能力和近代化军队差距很大,虽然一度取得重大战果,差点抓住马步芳,最终还是被打败了。

熟悉历史的人可能知道,马家军历来以残暴闻名近代史,马家军取胜后杀人如麻,到处抢掠财物、焚烧寺庙,此后还放火烧了

一座寺庙附近的67个村庄。

此次失败并没有使黄正清气馁,他和父亲继续组织藏民反抗,又组织起一支两万人的部队。

北洋政府发现藏民大量聚集很受震动,派人前来调解。

藏军因此放松了警惕,但没想到北洋政府对马家军约束力太弱,于平原地区遭到马麒骑兵部队偷袭,损失惨重。

马家军得胜后再次大规模烧杀抢掠,

黄正清的部队无力再战

,和父亲商议后走上了通过政治手段驱逐马家军的道路。

1925年,偏向革命的冯玉祥派手下的第二师进入甘肃。

黄正清等人利用冯玉祥的影响力向马麒施压

,最终逼迫马麒撤走了大部分部队,只留下一支五十人的连队和一百人的保安队。

迎来和平,拉卜楞寺周边在黄正清的治理下愈加繁荣,几年后附近的拉卜楞镇有商户千家,

每日商品成交额达五十万银元。

1928年,马家军盘踞的青海设立为省,此后五年间,贼心不死的马麒一直打算把拉卜楞寺所在地区划入青海省。

黄正清不得不四处奔走呼号,终于在1933年,推动国民政府一锤定音,彻底断绝马家军吞并拉卜楞寺的想法。

从1920年进入拉卜楞寺,近三十年间黄正清一直尽自己所能保护着当地安宁,被誉为

“拉卜楞守护神”。

03、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

在反抗马麒压迫的过程中,黄正清接触到了共产党人

宣侠父

,从此成为我党的粉丝。

1925年时冯玉祥的政治立场偏向于革命,大批共产党人进入他的国民军任职。

这一时期正值黄正清找冯玉祥的部队给马麒施压,当时的第二师师长刘郁芬派出调查情况的负责人是共产党人宣侠父,

黄正清和宣侠父一番交谈下来,激动地流下眼泪。

民国时期的民族政策并不太好,社会上也缺少民族团结平等的共识,黄正清等人汉语讲不好,文化水平低,离开藏区处处受冷遇和歧视,被称为“番子”。

宣侠父向黄正清介绍了我党的民族政策,黄正清第一次知道什么是

“各民族一律平等”。

黄正清则向宣侠父控诉军阀马麒的暴行,讲到悲愤处,由于汉语水平有限,顿时感觉一肚子话说不出来。

此次交谈后,宣侠父和黄正清结为朋友,

宣教黄说汉语,黄教宣讲藏语

,二人一同出入藏区,查看马麒的暴行了解藏民生活状况。

宣侠父和黄正清从此结下深厚友谊,多年以后宣侠父牺牲,黄正清在建国后每逢进京都要去看望宣侠父的孩子,在宣侠父的孩子成长和工作中给予很多帮助。

除了拉近私人情谊,宣侠父帮助黄正清干了许多事,

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件。

一是深入调查马家军的罪行,帮助黄正清在各类场合揭露马家军的罪恶,还帮助黄正清起草《甘边藏民泣诉国人书》和《甘边藏民请愿书》。

通过一系列调查事实、宣传

推动冯玉祥和社会各界向马家军施压。

二是介绍黄正清参加国民党和进步组织少年同志会,还帮助他当选为国民党兰州党部监察委员,使得黄正清有更多渠道接收进步思想,获得更大政治影响力。

三是帮助黄正清把藏民组织起来,比如成立藏民第一个进步组织

“藏民文化促进会”

,还和黄正清一起去组织藏民反抗马家军,成立了“甘青藏民大同盟”。

和宣侠父的交往使得黄正清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政治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许多新想法。

虽然还不能加入共产党,

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铁粉。

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藏区,当时的国民党军西北“剿总”司令

朱绍良

命令黄正清派出三个团堵截红军。

黄正清心说红军是共产党的队伍,他们对藏民好,绝对不能打。他根据命令派出了部队,但是出工不出力,不仅一枪未放还编造大量虚假战报糊弄国民党。

这期间黄正清还派人联络红军,

准备派向导带红军去青海

,最终因为红军改变行军方向而作罢。

对黄正清怨念颇深的马步芳还为此事向国民党中央告状,说黄正清勾结红军图谋不轨。

但调查之后不了了之,毕竟国民党军十几万人都奈何不了红军,有何脸面要求黄正清的三个团挡住红军呢?

时光荏苒,很快就到了1949年,解放军杀入甘肃和青海,

马步芳恬不知耻地找黄正清,要联合起来。

但黄正清早就心有所属,一方面派人和解放军将领暗中联系起义,另一方面调整部队防止马家军袭扰。

1949年9月,黄正清宣布起义,

迎接解放军进驻拉卜楞地区。

04、忠心报国的伟大爱国者

作为拉卜楞寺附近地区实际的掌权者,黄正清的贡献不仅仅是带领藏民反抗军阀,他还在建设家乡、抵抗外敌做出贡献,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宣侠父在帮助黄正清组织藏民的时候曾说“教育强民族,文化救人民”,使得黄正清明白,

建设家乡反抗压迫不能只靠打打杀杀,必须兴办教育。

建学校是功在千秋的好事,但藏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相对稀少,建学校不可能有什么收益,这件好事得凭信仰支撑才能干下去。

黄正清心中有国有民,决心办好这件事。

他依托“藏民文化促进会”建立当地第一所藏民小学,后来又进一步扩张办学规模,再度新建两所小学,

还建了一所女子小学。

建学校有很多困难,首先是缺少教师。

为了办好学校,

黄正清亲自担任小学校长

,动员大批内地的汉族知识分子来到艰苦的高海拔地区任教。

解决了师资问题,同样困难的问题还有生源。当时藏民文化水平大多比较低,有限的知识大多被喇嘛垄断,普通人对教育孩子的认识并不深刻。

为了鼓励孩子入学,黄正清利用自己的权力宣布凡是送子女入学的家庭免除差役负担,同时学生衣食和住宿费用全部由学校负担,

就这样才招来48名学生。

师资和生源还不是最大困难,最大的困难是1928年爆发“河湟事变”,黄正清遭遇办学生涯中最大的挫折。

由于刘郁芬的部队和军阀马仲英发生冲突,当地回民和汉民之间发生仇杀。

动乱中许多无辜平民遇害,黄正清的藏民小学也没能幸免于难,学生大量遇害和逃亡。

屋漏偏逢连夜雨,1929年学校周边发生旱灾加剧学生流失,

全校只剩下3名学生。

黄正清说“宁少勿停”,坚持办学,还要动员更多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不过此时尴尬的不仅是学生少,由于动乱和自然灾害,办学经费也陷入紧张。

从国民政府得到的办学经费很少,大部分花费要靠“藏民文化促进会”筹措,但依然不够。

黄正清就自费为学校购置一盘水磨

,帮学校经营赚取收入。

为了改善教职工生活,黄正清还通过“藏民文化促进会”

给教职工每人供应三升炒面。

经历一番磨难,

黄正清的小学终于在1933年迎来第一批毕业生。

毕业生一共只有13人,虽然不多但这是拉卜楞地区有史以来第一批经过新式学堂教育的学生,意义深远。

1937年后全民族抗战爆发,身怀国家大义的黄正清不愿意缺席这场伟大的斗争。

1940年,抗战进入十分困难的时期,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大片国土沦丧、大批部队损失,国际援助也基本断绝,

很多人都对局势悲观。

黄正清依然保持抗战信心,他积极奔走,为抗战募捐款项。

1944年,黄正清组建拉卜楞致敬团前往重庆,给抗战将士送来弥足珍贵的礼物——能购买

30架飞机的钱

。当时一架飞机价值约3万银元,黄正清几乎倾尽了所有。

05、维护各民族团结的典范

作为一个藏民,黄正清在家乡受到了各民族的共同拥戴。拉卜楞地处交通要道,来这里做生意的各民族商旅都很多。

黄正清在管理拉卜楞期间,

一方面严格抓治安

,给商旅们制造了良好的经商环境,另一方面他深受民族平等思想的影响,对各民族一视同仁,使得各族都能自由地在这里生活。

藏区主流宗教为佛教,但是黄正清却允许大批回民在此扎根经营,

回族商家号称有八百多家。

回民增多后想建立清真寺,黄正清也同意,他的弟弟、五世嘉木祥活佛还赞助木料和钱财。汉族商旅想要建立关帝庙,黄正清也都应允,同样送来资助。

不同宗教信仰之间难免不会有矛盾

,比如回民做礼拜时喊声太大遭人反对,黄正清说:“宗教信仰各有各的习俗,不要干涉人家。”

宽松的氛围之下使得各民族在拉卜楞地区和谐相处,在危难之际还能相互帮助。

“河湟事变”中,马仲英的部队来到拉卜楞要杀藏民,

回民下跪叩头求情,说藏民与回民相处甚好

,千万不能因此得罪,使得拉卜楞免于生灵涂炭。

刘郁芬的部队赶走马仲英,来到拉卜楞后要报复回民,被黄正清又出面阻止。心怀感激地回民参考汉民习俗,给黄正清送来一把万民伞。

1947年,五世嘉木祥活佛圆寂

,黄正清失去了继续管理拉卜楞的理由,但是由于他过去的功绩,被当地人留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黄正清继续在促进民族团结、推进家乡建设中发挥作用。

解放军进驻后,为了不影响当地经济,大部分给养物资不从本地采购而是从内地调运,导致补给较困难。

为改善条件,有的解放军部队开荒种地,同时工程部队修筑公路。

但是开荒部队意外地引发与寺庙、部落群众的纠纷,筑路部队也遭到一些藏民的反对。黄正清为此积极奔走,化解矛盾。

负责西北工作的同志对黄正清很信任。

在围剿国民党军残匪的过程中,国民党曾给黄正清空投委任状和电台,要他起兵。

而黄正清则动员藏民拥护共产党,侧面加速了匪军瓦解。

为了治理落后地区,黄正清还曾大胆提出建议,

比如因为落后地区民众观念太顽固,建议暂缓推广纸币

;牧民采购的枪支花费不菲,而且野外还有防范野兽需要,暂缓收缴枪支。

这样的建议都比较大胆,但由于都是从实际出发,

得到时任西北负责同志的采纳

,推广纸币和收缴枪支都循序渐进地进行。

由于在革命年代和地方治理中的卓越贡献,黄正清先后被任命为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甘肃省副省长、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甘南军分区司令、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受到毛主席两次接见。

1955年,黄正清被授予少将军衔,1997年,黄正清逝世,享年95岁。

参考文献:

1.《藏族之鹰黄正清》;王劲;《发展》1995年06期

2.《从世界高城理塘走出的勇士》;阿批;《甘孜日报》2016年3月5日

3.《浅谈拉卜楞藏民反抗马家军阀的斗争》;贡保东知;《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4.《汉藏两代情缘——忆藏族叔叔阿巴·阿洛·黄正清》;宣平;《纵横》1998年04期

拉卜楞寺藏民宫布德主马麒黄正清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