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
发布日期:2024-08-11 16:34    点击次数:106

◆我国邮轮产业自2006年起步,经过十余年发展,到2019年旅客运输量已达到221万人次,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如果说第一个邮轮“黄金十年”以邮轮旅游为核心,那么第二个“黄金十年”的序幕,将在旅游+邮轮产业加持下拉开。邮轮经济不再只是舶来的“过路经济”,而是发展成为融合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特色旅游、跨境消费等多领域多业态的邮轮经济“中国范式”。

乘坐一艘邮轮,仿佛入住一座海洋中的星级酒店,在欣赏沿途风光之余,可以在船上游泳、桑拿、打球、狂欢,或站在甲板上看日出日落,听海鸟啼鸣,任海风拂过脸颊……“邮轮即是目的地”,这是邮轮旅行的独特体验。

国际邮轮协会《2019年邮轮产业的经济贡献研究》数据显示,每24个邮轮游客就可以产生一个全职就业岗位,在一次7天邮轮旅行中,游客在各港口城市的人均消费为750美元。无论是对沿途城市,还是邮轮设计、制造、维修、管理、服务等全产业链,邮轮经济都有很强的带动效应。

我国邮轮产业自2006年起步,经过十余年发展,到2019年旅客运输量已达到221万人次,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如果说第一个邮轮“黄金十年”以邮轮旅游为核心,那么第二个“黄金十年”的序幕,将在旅游+邮轮产业加持下拉开。邮轮经济不再只是舶来的“过路经济”,而是发展成为融合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特色旅游、跨境消费等多领域多业态的邮轮经济“中国范式”。

5月15日起,中国在沿海省份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不仅充分展示了我国持续深化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还吸引越来越多境外民众通过邮轮游的方式深入了解中国。国际邮轮协会预计,2027年出海邮轮游客将达到3950万人次,发展潜力巨大。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邮轮业仍面临消费者接受程度较低、国产邮轮竞争力较弱、邮轮母港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不足、环境污染等短板。

总策划:叶俊东

议题实施:周清印

组稿编辑:张曦、郑雪婧

调研采写:贾远琨、梁姊、李亭、宋瑞、张馨文等

上篇:中国邮轮进击全产业链

半月谈记者 贾远琨

“魔都出发,爱达世界”,自1月1日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首航以来,半年多已经完成40余个航次,搭载近20万名游客乘风出海,成为知名旅游IP之一。

今年上半年,国内邮轮市场快速复苏,已接近2019年70%左右的水平。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大型邮轮代表着一国综合工业实力,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款新邮轮,更想通过它看看中国在高端制造、现代化服务、科技创新上的发展进程。随着国产大型邮轮投入商业运营,中国打破了欧洲在大型邮轮建造领域的垄断地位,为全球邮轮市场提供了新选择。

今年以来,MSC地中海邮轮和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相继重返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成为国际一流大型邮轮同台竞技、共谋发展的舞台,中国邮轮也到了“再上台阶”的新阶段。制造、运营、维修、保险、船供等全产业链发展,制造方、运营方、服务方均在积极探索,前景值得期待。

5 月 26 日拍摄的“爱达·魔都号” 王翔 摄

“自己的邮轮就是不一样”

“‘爱达·魔都号’是我今年组织成团旅行的首选,就是想带我们的游客体验一下中国产大型邮轮。”来自马来西亚槟城的游客洪子强是旅行社社长。6月7日上午,他刚刚搭乘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结束五天四晚的旅行,回到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自首航以来,几乎每个航次都有约4000名游客,单船游客最高峰出现在5月份,有的航次甚至达到5600名游客,火爆程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爱达·魔都号”船长潘尼克说。潘尼克是瑞典人,来自航海世家,他曾驾驶过多种大型船舶,担任船长已经有25年。“‘爱达·魔都号’驾驶非常灵活,即使在一些比较小的港口也能快捷地停靠,每到一处港口都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

当汽笛鸣响,白色涂装、流线型船体、身系“敦煌飞天彩带”的“爱达·魔都号”乘风出海,成为长江口的一道靓丽风景,而随其远航的还有快速升温的邮轮旅游消费新风尚。

来自湖北宜昌的游客李女士此次是和老同学们一起组团出游的。生活在长江边上的她们乘坐过江轮、渡轮,这是第一次乘坐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餐食、装潢、文化氛围很对中国人的“胃口”。“自己的邮轮就是不一样。”李女士说。

上海边检总站浦江边检站执勤二队队长史灏介绍,截至目前,包括“爱达·魔都号”在内,今年已经有5艘大型邮轮在上海母港运营,出入境旅客超过51.6万人次。据上海市宝山区滨江委统计,2024年上海预计全年出入境邮轮达380余艘次,其中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计划接靠159个航次,其中母港航次153个、访问港航次6个。

5月中旬,我国在沿海省份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乘坐邮轮并经由境内旅行社组织接待的外国旅游团,可从包括天津、广州、深圳在内的13个城市的邮轮口岸免办签证整团入境。为保障邮轮免签政策顺利实施、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国家移民管理局在邮轮通关等方面推出7项配套措施,实现邮轮旅客“靠港即下、好来快走”。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概念图

5 月 26 日拍摄的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建造现场 龚兵 摄

自主建造“海上综合体”

具备大型邮轮建造能力一直是中国造船业的一个梦想。国产大型邮轮建造项目始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于2019年10月18日正式开工,经过4年多的精心打造,于2024年1月1日首航,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我国走完了大型邮轮设计、建造、试验、运营的全过程,真正具备了大型邮轮建造运营能力。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的投用是中国邮轮产业“再上台阶”的重要标志。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它的含金量:长323.6米,宽37.2米,总吨13.55万吨,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透过这些直观印象,打开其“数据包”,会发现它是一个真正的“巨系统”工程。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大型邮轮项目总设计师陈刚介绍,这艘大型邮轮拥有136个系统,2万多套设备,电力系统的总功率达到62.4兆瓦,零部件数量高达2500万个。电缆布置长度达到4300公里,相当于上海至拉萨的铁路距离。

“这些庞大的物量和复杂的工程界面需要不断细分,厘清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制定出详细的工程计划,计划条目就超过10万条。”陈刚说,“更重要的是,大型邮轮是游客度假休闲的场所,既要安全、平稳又要豪华、舒适,建造标准远高于其他船型。”

一艘大型邮轮的设计图纸多达10余万页、重达2吨以上,依靠传统的设计、发图、建造施工方式,无法完成如此庞大复杂的工程,实现设计建造的“数智化”升级是必由之路。如果采用传统的二维建造模式,不仅工程量巨大,还容易出现数据偏差。

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生产总监、邮轮内装部部长吴晓源介绍,国产大型邮轮的设计生产采用三维建模,实时模拟船舶建造状态,可在建造过程中及时优化设计。“数据的读取、标注、梳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目前投入的设计工作已经超过180万工时。”吴晓源说。

国产大型邮轮项目的突破性意义还在于,带动新材料、零部件、设备系统的研发与建造,吸纳了大量企业分工与合作。发挥好国产大型邮轮产业链“链长”作用,将有力推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

“通过与全球101个供应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在设计、原材料制作、现场施工、调试交付上的全流程合作。外高桥造船跨行业、跨地区吸纳了超过1000家全球供应商推进邮轮设计建造。”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型邮轮项目总建造师周琦说。

当前,国产大型邮轮“2号船”进入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2号船坞,这标志着我国邮轮建造批量化设计建造能力基本形成。预计2026年3月底出坞,2026年底之前就可以命名交付。

产业链布局打造“中国范式”

伴随着大型邮轮建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造船工业的提质升级,邮轮旅游消费也呈现出高品质、小众化的趋势,这给邮轮产品打造、服务项目优化,以及科学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皇家加勒比游轮船务(中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周智敏说,尽管内舱房价格便宜,高端房型如套房和阳台房票价高,但高端房型一房难求,说明游客更愿意为更精致、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买单。

国产大邮轮也看到了市场的变化,并在积极探索丰富服务产品、优化服务流程。投入运营半年多来,产品设计、运营管理都得到了市场的检验。除了需要不断完善运营流程,让游客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外,产品设计也在计划加入更多中国元素。

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兵介绍,本土邮轮要有本土味道,发展邮轮建造、打造本土邮轮船队、建立中资邮轮品牌有助于推动构建自主可控的本土邮轮产业生态。自主运营,有助于突破在船舶管理系统、邮轮网络、酒店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作为中国的国际邮轮品牌,爱达邮轮未来也会将更多的本土化文化融入邮轮产品中。杨国兵介绍,爱达邮轮将认真聆听宾客的反馈和意见,紧贴市场需求,在“爱达·魔都号”的基础上,全面优化和升级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在产品理念、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设计和实施,打造更具本土化的邮轮产品。

中国邮轮产业发展走的是一条全产业链发展道路,从设计、建造到运营推动综合能力建设,有别于以往的邮轮“过路经济”,而是真正让邮轮产业能够落地生根,形成邮轮产业发展的“中国范式”。

除“爱达·魔都号”外,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建造进入加速期。接下来,爱达邮轮船队不仅将继续丰富航线网络,包括中国至东